产生湖田三百八十万亩,光卖这些田就能回不少本;而现在武同举想的方案不同于费礼门,是江海分流,即淮水的去处不光是黄海,还可以把水排入骆马湖,最终进入大运河,如此不但可以增加运河的水量,也可以灌溉沿途的农田,虽然湖田只能得两百万亩,但九千万亩农田还是可以因此得益的,却不想投资是原来计划的六倍。
总理大人听的喷茶,但一根筋的武同举还是把话说完了,“……此方案分九年实施,前三年每年投入不少于八百万两,以后六年每年投入六百万两即可。”
治淮是武同举的梦想,这也是他从海州通判变成水利二把刀的原因,科举下能中秀才的人大多智商不低,这武同举就是自己自学测绘的,杨锐见他抛出一个这么大的预算也不责怪,当下干咳了几声,道:“造价六千万就六千万,只要能治理好淮河,一亿两我们也出。武先生还是把这个项目和用款报给户部吧,治淮是之前批过的,你直接把文书递给户部,他们审计通过就会拨款的。”
杨锐如此支持,武同举不由站起来行礼,只等杨锐招呼他坐下,他才再坐下。
“武先生,这次请你来,不光是为了治淮一事的,而是另外还有事情。现在国家肇造,百废待兴,而要想富必须得先修路,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