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对于海战来说,机床的数量并不重要,关键是机床的质量。是否能锻造口径超过十六英吋的炮管?是否能锻造超过六百毫米的装甲?是否能生产特种钢以制造压力超过四十公斤温度超过四百五十度的舰用锅炉?是否有高精度高效率机床生产性能优异的大型减速齿轮?这些才是海战的关键!机床数量什么的。真的不重要。”
一连串的确实数据从杨锐口中吐出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原本纵容下属‘放肆’的斯大林嗅到了同类的味道,他也是一个数字癖。认为唯有数字才是真实的。在杨锐的那些违心主义著作中,他只看到了毫无证据的自话自说。没有看到基于数字的逻辑推理,可没想到第一次会谈就颠覆了他对杨锐的认识——这是一个严谨的、实际的统治者,不是那种只会写文章、即兴讲演的文人政客。
“阁下对德国怎么看,他有多大的可能发动战争?”斯大林在杨锐反驳完莫洛托夫后问道。
“德国不可能发生革命,甚至发生内战都很困难,所以他只能发动战争。”杨锐断然道,“现在德国的经济虽有好转,但这是在拒付赔款、增加内债下做到的。一旦发生债务危机,那么德国除了对外战争再无其他选择;而英国基于平衡法国考虑。正在帮助他摆脱凡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