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营的时候,这个军事集团之中还没有多少文人,袁文宏倒也是物以稀为贵。
不过那时候,兖州甚至是山东地面上的文人士子,对袁文宏的决定怀疑、讽刺,嘲笑的人都是不少。就连那孔三德也是惋惜的提出。去一军将麾下,还不如在我这里做个清客文人。也是生活无忧。
那时候李孟还是分守莱州府地参将,看着确实不那么让人看好。
等李孟成为山东总兵的时候,才显出来袁文宏地眼光高明,身份也自然是跟着水涨船高,眼下也挂着六品的官员衔头,袁文宏不过是个举人的功名,要是正常的走仕途官道,哪有这个品级的官做。
胶州营的文武系统,尽管很多事情没有明言,不过上下还是有个共识,平日间不管是武人还是文人,都是朝着这个共识的方向努力。
比如说在周扬和宁乾贵手下的这些读书人,未必会去山东地所有地方担任地方官,但他们一定却要去过这些地方,对各处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灵山商行去往山东省内省外行商地商队,都有几名系统内的读书人以账房的名义跟随,观察各处的风土人情,在海州驻扎的淮北军,也有类似的人存在。
李孟在济宁州紧急召集兖州军,从水路救援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