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贞观十年的进士,但出身贫寒,再朝中亦无任何关系可言,有才华却又不是惊才绝‘艳’的寒‘门’士子,通常情况下只能得到一个偏僻之处的外放官职,不过他很聪明,在科举之前并未像一般士子那样,把行卷递给名家大儒,而是给了魏王府上。”
唐朝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像宋代那样完善,也不实行糊名制度,并且考生的名声也会影响到考试的最终排名,所以准备参加科举的考试便会随身携带两份自认为比较满意的文章,投给礼部的叫做公卷,而准备求名家大儒点评的叫做行卷。
“也就是说,杨判司是靠着李泰的关系才被外放的苏州任官?”冉颜隐隐明白,为什么刘品让那么在乎杨判司的死因。在官场上可以装糊涂,却不能真的糊涂,那些该知道的内幕,必须‘私’下里一点不落的知道。
萧颂点头道,“正是,可以说,杨判司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李泰那条船上,我近来才想到为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冉颜向他投去疑问的目光,萧颂见她感兴趣,才道,“这些外放的人,一定会担忧自己被当做棋子牺牲掉,因此他们可能会留有关于李泰心怀不轨的证据,而李泰在没有利用完杨判司之前,是不会轻易杀掉他的,极有可能是吴王恪为了搬倒他故而派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