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接下来的安排。
门房不动,书馆也是需要有门房的,正好可以安排一两个管理人,日夜值守,尤其是防火防水防盗。藏书多的地方,最怕的就是这几点了。
但进门后第一重院子里的客厅、外书房和茶房等地方,赵琇预备将前两者打通,变成一个大大的空间,里面不摆放任何书籍,只放上些长桌条凳,可以供前来读书的学子们休憩、交际与谈天之用。只要不大声喧哗,就由得他们高兴去。读书人除了埋头读书,也是需要社交的嘛,正好可以互相探讨学问,就象赵玮说的那样。
茶房她打算让六房的人过来开个小小的文房铺子,只经营简单的笔墨纸砚,捎带有“明知书馆”招牌的文房用品——其实就是纪念品啦。
赵玮不明白了:“这是为什么?你先前不是说过,若在书馆里开铺子,容易被人指摘是在借机敛财么?”
赵琇摆摆手:“我又没要求别人一定要买。但万一有人带了纸笔来抄书,抄着抄着忽然不够用了怎么办?这里左邻右舍都是住家,可没有商铺呢,最近也要跑鼓楼大街那边去了,一来一回不耽误功夫么?况且我打算给书馆立一个规矩,那就是学子进门领牌,凭牌借书,出大门前必须将牌子归还,书不得出馆。否则,万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