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熟悉民情,名声颇佳。虽是科班出身,却不以腐儒的标准评判世人。更重要的是,朱瞻壑需要这样的授师,哪怕是挂名。
    孟清和自信,却不自大。知晓自己几斤几两,多少水平。加上外界对他的评价,或许他能教导朱瞻壑许多,但考虑到三头身今后的路,即使心中泛酸,也必须走这一步。
    离开奉天门,抬手借住几片雪花,掌心沁凉,脑中也愈发清醒。
    能做的,他都会做。
    正如道衍所说,一生能为师徒,是幸,是缘。
    大和尚行事为世人诟病,其处事之学却远超常人。孟清和活了两辈子,真正能让他“悟道”的,只有道衍。
    雪越下越大,孟清和翻身上马,脚跟一踢马腹,骏马扬蹄,穿过长街,向国公府飞驰而去。
    永乐七年二月壬戌,孟清和上疏,言随大军征沙漠,无法继续教授汉王世子学问,请天子另择贤德。
    看过奏疏,朱棣召孟清和奉天门伴驾。
    奏对间,孟清和先后举荐户部尚书夏元吉,兵部尚书刘俊,吏部尚书蹇义。
    “这三人倒也可用。”
    朱棣没有当场做出决定,只令孟清和继续教导朱瞻壑,直到出京之日。
    “臣遵旨。”
    隔日,孟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