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清朝经济适用男 > 正文 康熙第三至第六次南巡治河(即本文背景)
间田产自然涸出。不治其源,徒治下流终无益也。”(二)筑挑水坝。康熙帝诏曰:“宜将黄河南岸近淮处河堤东延二三里,筑令坚固,淮水近河之堤亦拓筑使之斜行,会流则黄河之水不致倒灌入河矣。”(三)开陶庄引河。康熙帝命:“挑引从惠济祠后入河,而运河再向东斜流入惠济祠交汇,黄水自然不倒灌。”(四)浚直河道。康熙帝谕:“宜于清口西,数曲处试行浚直,河直则溜自急,溜急则沙自刷而河自深。”(五)拆除拦黄坝。康熙帝命从速拆除云梯关附近的拦黄大坝,浚直海口河道,使黄河直流入海,增强水势,冲刷泥沙。

    康熙帝建瓴既毕,作《阅河》[25]诗示河臣。

    诗曰:

    淮黄疏浚贵经营,跋涉三来不惮行。

    几处堤防亲指画,伫期耕凿乐功成。

    初二,以被淹地方米价高昂,百姓生计困顿,康熙帝命截流漕粮十万石,分发高邮、盐城、宿迁等十二州县平粜,再截留十万石储存淮安、扬州。康熙帝历扬州、苏州、杭州、江宁等地。回銮时,经扬州,二十五日御舟泊淮安,渡黄河,乘小舟沿途视察新埽。

    五月初二,康熙帝命两江总督张鹏翮扈从入京。十七日,返抵北京。几天后,康熙帝对大臣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