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清朝经济适用男 > 正文 康熙第三至第六次南巡治河(即本文背景)
    九曲素称天下险,四来实为兆民伤。

    使清引浊须勤慎,分势开流在不荒。

    虽奏安澜宽旰食,诫前善后奠金汤。

    三月十五日,康熙帝经东平、东昌、沧州、天津回京。十六日,康熙帝召大学士、九卿等谕曰:“朕此番南巡,遍阅河工,大约已经成功矣。向来黄河水高六尺,淮水低六尺,不能敌黄,所以常患淤垫。今将六坝堵闭,洪泽湖水高,力能敌黄,则运河不致有倒灌之患。此河工所以告成也。”[34]

    五、第五、六次南巡,筹划善后之规。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初,康熙帝认为,河工虽说告成,尚须察验形势,筹划善后之规。二月初九,康熙帝启程离京,踏上了第五次南巡的旅程。

    二月十六日,康熙帝御舟过临清州,泊于土桥闸,对大学士等说:“初次到江南时,船在黄河两岸,人烟树木一一在望。康熙三十八年则仅是河岸,四十二年则去岸甚远,是河身日刷深矣。自此日深一日,岂不大治。闻下河连年大熟,亦从前所未有也。”[35]

    三月初六日,康熙帝御舟经东昌、济宁,入江南境。初八日,渡黄河,泊清江浦,康熙帝亲阅扬家庄等处新开中河闸口及附近堤岸,见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