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也是从某个程度一脉相承的。对此不是所有的文官没有意见,但大多数文官都觉得这样不错,他们负责大方向,而下面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则有他人代劳。
所以到最后,以先帝的权势,也只是推行了逐代而降和千户封顶这两个措施。以封千户为例,他爹是千户,他继承的时候就是百户,不过因为他知兵能干,熬了十多年也成了千户。下面他的儿子也还是要从百户做起,要想直接继承千户,则需要他立下足够的功勋,并且这些功劳不用来升职。
当然,这只是地方上的措施,像朱抵这样的边军又另有一套升迁继承之法。而以太、祖的脾性,虽然他退让了,但武官想要把职位完整的传下来,也要立下大笔的功勋,所以封千户才有这么一说。
“封兄太客气了,我看以封兄之才当更进一步。”
他这么连连相捧,那封千户就算不善言辞,也知道要回敬,而且他也是真的佩服朱抵,当下就认真道:“将军才是少年英才,如此年纪已位居四品,将来就是廖大人的位置,也不是不能想的。”
他们在这边你捧我一句,我赞你一声,旁边那个常州的统领看着没趣,心说你们两个倒真是心心相惜了。眼见两人都不是怎么想搭理自己,有心离开,但又有些舍不得,只有在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