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现在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学生们的任务,在毕业之前,他们必须发表一篇博士论文。而在京师大学医学院这样的地方,导师们还会要求他们发表的文章必须有足够分量!
国内的核心期刊是远远不够的,甚至sci的期刊也要要求影响因子在某个数值以上!
可是,这样就够了吗?
课题可以帮忙选,实验可以帮忙做,甚至文章都可以帮忙写,但是,最重要的科研思维呢?能够帮忙获取吗?
这种东西,只能通过系统的训练,还有长时间的言传身教来帮学生们建立起来!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时候导师都是把学生们当做自己研究的助手,好一点的还能教上一些东西,人品恶劣一些的,甚至把他们当做免费,或者说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
所以,每年录取的科学硕士、博士成千上子,但是最后可以被称之为“科学家”的,又能有多少?
这就是田路敢于招收学生,不怕误人子弟的底气所在!
论研究方向,他有数之不尽的课题和方案:论科研思维的培养,科学研究支持系统里面有着未来最完善的训练模版:论人品,田路自认为绝对会尽职尽责,一管到底!
三管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