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处更为香醇的“论调”就在文人雅士间流传开来。
这一举措带来的收效再次触发了旖景的灵感,暗暗思忖,看来自己所料不差,喜欢于茶楼品茗者,大多有寄情山水,吟诗作赋闲情雅致,于是又生一计。
疏梅楼临着怡和街,共为三层,起初定位就是要“雅静”,故而并未设通坐,而是以屏风隔成相对独立的隔厢,每厢都是临窗,可赏流光河景致。
这么一定位,一楼因临闹市,难免太过喧嚣,就不太适合待客了。
故而,苏涟当时就有了决断,一楼只留当中一间,做为迎客门厅,和通往后\/庭包厢的穿堂,将左右两侧隔断,赁给别的商户。
旖景觉得一楼委实有些浪费。
于是便琢磨出一个法子,准备了空白卷轴,提供给宾客们题诗作赋,然后悬垂于门厅侧壁,供人品评,时下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卖弄”文采,以此博得个才名,疏梅楼此策一出,便吸引了许多文士,甚至有些闺阁贵女,也慕名前来,评鉴佳词好赋,当然也有些矫柔造作的诗作,引得许多人“批判”,只觉自己的才华更胜一筹。
又定了规则,月末三日,凡来疏梅楼的宾客,都可以投出心中所好,经统计票数,排名前三的诗作便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