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火叔——”李锁子的媳妇热热乎乎地上去叫了一声他的一个远方亲戚,小名叫穆三火,是林场的杠子手。
杠子手就是在林场专门负责抬木头的,那时候都是冬天伐树,木头在山上放倒之后,修理一下,就用钢丝绳拽到江边,等到开春,顺着江水把木头运走,这个叫“放排”。
木头到了地方,就得用人抬了,有的是往火车皮上抬,有的是把木头都码成几米高的木头垛,当地人叫“归楞”。
而杠子手就是专门抬木头的,一般都专门有一伙人,配合默契,叫“一副肩”。
所谓“一副肩”,就是十个人。大些的木头,通常需要八个人抬,另外还需要有一个人指挥扳、拨那棵木头,还有一个人持“保险杠”,在抬木头的人一旦了生意外的时候,负责救助。当然,如果木头小一些,这“一副肩”就分成两伙,改成四个人一伙抬,加快进度。这种劳动组织,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是效率最高的。
抬木头的八个就分成头杠——最前面的俩人,二杠,三杠,尾杠四伙,其中最较劲的就是二杠,而这位穆三火就是三道河子最出色的二杠手。
听到胖子一下车就在那神叨叨的,再一瞧他们肯定是靠山屯来的,心里就有点瞧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