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正文 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一)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

    作者: 溪山琴况  2005-8-10 21:46  回复此发言

    17回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连载

    恤礼

    恤是忧的意思。邻国发生外患内乱,应该派遣使者前往存问安否。

    儒家对荒礼提出的‘散礼‘、‘薄征‘、‘缓刑‘、‘劝分‘、‘移民通财‘等一系列原则,两汉政府曾具体加以运用。汉高祖二年六月,关中大饥,米价每斛万钱,民人相食,政府移民通财,‘令民就食蜀汉‘。汉文帝颁令,凡遇大灾,百姓可蠲免租税,称为‘灾蠲‘。成帝又开入粟助赈者赐爵的先例。光武帝建武五年夏四月,旱灾、蝗灾并起,迫于饥饿而触犯法律者甚多。五月丙子下诏:‘非犯殊死,一切勿案,见徒免为庶人。‘宽赦缓刑,以示哀矜。后汉顺帝永建三年正月,京师地震,乃下诏散利,年七岁以上的受伤害者,每人赐钱二千。经过历代政府不断完善,救荒赈灾成为重要礼制之一。

    三、军礼

    军与征战相关,而也列入礼的范围有两方面的理由。从理论上讲,王者以礼治国,使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