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总是把他与另一四英将周瑜书写为羽扇纶巾的文人。这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文人书写的,文人门觉得手掌重兵千人俯首,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为了防止武人垄断这一yy事业,他们总喜欢把武将说成是大字不识的武夫,好让人们觉得战争不需要专业知识,甚至不识字也能胜任。如此一来,他们就有充足的理由纸上谈兵。
至于特别有名气的武将,文人们也有办法对付,那就是:把他们说成是文人,往自己脸上贴金,给自己瞎指挥创造理论基础。在这样的文风下,周瑜、鲁肃成了文人。近代的山东军阀韩复渠,就被文人糟蹋为大字不识的莽夫。而实际上,韩复渠是保定军校出身,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北洋军人。
文人的这种不顾事实的歪曲,让历史上有识之士都大为头痛。在此之前,曹操在兖州提拔重用出身于社会下层的文人武士,实行“唯才是举”的主张,打破了两汉以来奉行的“德行”和出身门第的传统思想,也引发兖州世家大族和士大夫强烈抵制。
曹操是个刚烈的人,不像刘备——在实行政策前已利用黄巾将异己势力赶出青州,在其后又假借刘布叛乱之名大肆清除反对者。对于那些只尚空谈、一无用处的文人,曹操懒得纠缠,举起了刀,杀了功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