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公案,对此人未免有些厌弃。但皇帝见章叔铭谈吐不凡,而且又听说他在浙江也是政绩斐然,甚至这次入京还有百姓攀辕相送的,便又犯了几分踌躇,因此特意遣小方子来问李均达此人的真秉性。
李均达自忖身份,并不敢在这个时候诋毁别人,因此言语间极为谨慎。“我、范衡文和章叔铭当初相识不过偶然,他那时家境贫寒,只是极有志气,举止气度俱是上上之选,因此我与衡文才和他攀了交情,衡文的表妹更是看上了他的一表人才。若是论学识,章叔铭自是一等一的,否则当初也不会高中探花,只是这攀龙附凤的脾性实在令人不齿!”说到这里,李均达的怒气顿时上来了,不过,他毕竟比范衡文要收敛得多,因此也不过是略提了一句便转向了其他方面。
小方子自然分辨得出是非,但不过是记在心里,并不去深究。他和范李二人均有那么一段交情,而且他又并非寻常宦官,乃是诗上都能兜得转的人,又得风无痕信任,因此在朝中官员之间无人敢妄自菲薄。
此时,他见李均达似乎想把一碗水端平,犹自在那里想着章叔铭的过往,不由笑着打断道:“李大人,你用不着这么紧张,皇上不过是虑着这个人的钻营功夫,这才想起问问他的从前,到是让你犯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