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板栗的外面,还包着一层长满野刺的壳,若是去掉,岂不小了一大圈?这样,背篓就能装下更多的东西。
午饭时,看到两个小家伙乒乒乓乓的忙乎,几个大人都在笑。
“好了啦,小秀才,别忘了昨天背篓是怎样才拿回去的,今天大家未必还能帮你呢。”说这话的叫柴冬生,他抖了抖包袱,意思是,今天的包袱,可不像昨天那样,是空的了。
“不要你管,我能背动!”文翰倔强地道。
文瑾没说话,心里却在盘算一会儿怎么回去。这不是犯倔的事儿,背不动就是背不动,她才十岁,文翰也才十二岁,力气有限。
又收了两棵树,大山伯就招呼大家往回走。附近有狼,天色若是晚了,危险就大多了。
到了山脚,文瑾砍了几个树枝,编起来,把文翰和她的背篓口儿盖好,放在上面,用藤条和下面的树干捆在一起,几根野藤当拉绳,兄妹俩改背为拖,果然轻松多了。
“这俩小崽子,恁聪明,背不动,还能想着用拖的。”柴冬生出言不逊,大山伯狠狠瞪了他一眼。
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爬树的人,背篓要先装满,树下的人,才能往自己的里面装,文瑾文翰两个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