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晗夫妇最是热心,未时末就过来,看能不能帮上文瑾的忙。
“嘻嘻,婶子,你来的刚好,去帮我们借盆去,铜盆,实在不够,铁盆也行,全村百十号人,要围十八个桌儿,得十八个铜盆。”
“就你能作怪!”汪大婶和文瑾开着玩笑,笑嘻嘻地出去了,她的能量还真大,山窝村没凑够,竟然还去了临津镇。
吃饭的桌子,是用砖现砌的,然后上面放上新编出的藤条桌面,四边用蒲草编出遮帘,防止泥土蹭到身上,正中是个凹坑,有通气孔,就是个变相的灶头,木炭点燃放进去,上面架铜盆,就是文瑾的火锅。
这些临时桌子,从北到南,摆在溪水东岸,宽敞的地方并排两三个,窄的地方只有一个,儿臂粗的松枝在傍晚时点燃起来,插在吃饭场地的外圈,大孩子领着小孩子,叽叽喳喳,不时传来大人的呵斥,唯恐他们不小心被火烫着。
熬了一下午的羊骨架汤,香气四溢,放在桶里提出来,一个盆一个盆的加满,洗净切好的青菜、莲菜、香菜、红薯、羊肉、鱼片、鸡块、山菇、豆腐,陆续送了上来,萧家的下人来回穿梭,甚至还有人很耐心地给山窝村民讲解如何吃火锅。
虽然以前文瑾在山窝也经常这么吃,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