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年轻人,也都是读儒学长大的,说实话,坚持传统,和满足他们的心意比起来,后者更有吸引力,但事关重大,谁也没有说话。
如果坚持儒学,就没法形成学习科学的风气,没有这方面的积淀,科技创新就是一句空谈,文谨规划的那些美好世界,便永远不会实现。
就在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学者,关于科举考试要不要改变的问题,吵得一沓糊涂时,南方的士绅百姓,意见却造就得到了统一,功劳还在于周家的戏班,他们在前一年,推出了一出戏《三滴血》,讽刺那些不求甚解死读书的书呆子,剧中的男主人公,就是个科举出仕的官员,周家父子俩,没少和那些酸儒打交道,扮演的演员让他俩调教得特别传神,一说话就摇头晃脑,咬文嚼字,言语晦涩难懂,百姓先是对这样的官员腻味,随即也接受了科举制度存在不足的现实。
剧评乃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三滴血》,不光是《茂城日报》长篇累牍地评论,《茂城早报》也不甘示弱,京城这边关于科举的讨论一开始,便有去过茂城的人想起了《三滴血》,有人出钱邀请周家戏班北上,周炳坤在茂城的演出都顾不过来,自然没答应,却有几个模仿他们的戏班子,争先恐后地上了路。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