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仓分了四种,一为官仓,里面存的粮食是用来发配朝廷人员俸禄等的,这年头大臣王宫的俸禄都是用粮食和布匹结算,所以会说享食多少多少石。二为义仓,这个就是遇到灾年的时候赈济流民,让他们别造反作乱的。再有则是老百姓手里的余粮。最后就是商人倒卖囤积的粮食了,说好听点叫周转粮。
南朝目前的情况是,官仓和义仓都是空的,给大臣结算俸禄一半都是打着欠条。国家穷成这样,也真是醉了。前文说过,此前连年打仗,朝廷的家底是花了个精光。因为打仗要运粮啊,而不管是民夫背还是骡子拉,都要吃饭,所以这么一计算,成本就高了,这会儿长途作战的话,基本是三个民夫供养一个士兵,而且路程越远,消耗越大,往往民夫吃的比打仗的士兵还多。
朝廷都这么穷了,南朝也没能做到藏富于民的程度,老百姓手里也没多少余粮。
只有商人手中的囤积粮,非常多。
其中最大的粮食商家,便是马家。
自柔嘉皇太后垂帘听政时起,朝廷与马家的默契便是:朝廷让出二分银矿管理权,马家自掏腰包负责小型战争的军粮。马家肯答应,也是有利可图。相当于他家做了最大的粮食中转商,通过各种途径收来的粮食,供给给国家军队,看似好像是无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