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珪见到下面淡定无比的包拯和越来越不淡定的和珅,有心比较一番二人才学:“好,我想请问两位,当前该如何治理柴桑?”
和珅见突然来了一个竞争对手,便急于表现自己,忙拱手说道:“依在下之见,柴桑城墙破旧,府库不足,而太守新到,各方面有待治理,不妨增加赋税以聚财,待城墙修葺一新,府库充盈之时再减少赋税。”
一旁的包拯听了凤眼圆睁,扭头看着和珅,厉声说道:“足下此言差矣,方才我前往柴桑路上,见到由于战乱而致民生凋敝,尚有百姓不能果腹,若增加赋税,百姓岂有活路?增加赋税断断不可!”徐珪听了暗暗点头。
和珅不服气:“那你说说该怎么治理?”
包拯向前一步:“依在下之见,太守当开仓放粮,先解决百姓温饱,而后太守必定大获民心;自古以来便有民心之重甚于兵的道理,先稳民而后富民,富民便可富城乃至富国。”
和珅一听急道:“足下可知仓中粮食不过十万石,若开仓放粮军队怎么处理?”
包拯不理和珅,正色道:“太守不仅要放粮,更需散财。在下见柴桑广有农田,只是百姓无粮可种,因此放粮以解决百姓温饱,散财以供百姓购买粮种。太守可于散财之时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