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训练的时候,刘成经常会“亲自上阵”,操练那些有了一点儿成绩就“翘尾巴”的战士。
在那个年代想要带好一支队伍,就必须要有能够“服众”的本事。
尤其是像独立营这样从几十人的队伍一点儿一点儿发展起来的。
在当时,老百姓对于“党”和“国家”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如果用“民族大义”和“国家意识”去约束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
况且刘成本身在年龄上就不占优势。
俗话说:嘴上没毛儿,办事儿不牢。
他一个连二十岁都不到的少年,想要管理一支队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把那些比他也大不了几岁的战士们打到服为止。
实事求是的说,这种方式,在军队中一直沿用了几十年,甚至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杜绝。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大多数战士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要是用那些大道理去管理约束他们,恐怕不等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支队伍就玩儿完了。
这些战士们几乎全都见过刘成的身手,而且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