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低,所以每回开战之前,就算是戚继光这样的大牛,都得先跟手下谈条件,谈完条件再打仗;现在是“宁可百夫长,胜过一书生”的秦朝,弃笔从戎的例子还是挺多的。
最主要的是,虽然白仲这个主帅年纪小,但人家有爹这个光环加持。
于是,白仲很欢乐的将当年军训的法子一一都提了出来。
当天吃过午饭之后,一份白仲亲手所写的军训法子就传了下去。
要求很严,而且为了让手下人更方便的理解其含义,白仲用得是大白话,因此在这个用竹简的年代,白仲的军训法子正好写了一箩筐。
这些法子既有后世军训列队的窍门,又参考了一些后世武将写的兵书,比如戚继光大牛写的《练兵实纪》等书。
还是那句老话,这个年代的兵书都是意识流,没有老师的话,只靠自己读的话,脑洞得非常大才行。
但后世的兵书就不同了,完全就是一本“手把手教你做将军”,不但有文字详细描写,甚至还有图片,就算一个完全不懂军事的人,照着上面的内容认真做好,做不了一个名将,带一只合格的军队出来还行的。
因此,当白仲的军训法子一写好,白景就拿着书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了,“家主,这些东西……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