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工序看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极难掌握得恰到好处,烧热的火候、冷却的程度、水质的优劣,都有很大关系。淬火淬得不够,则刀锋不硬,容易卷刃;淬火淬过头,刀锋会变脆,容易折断;淬火淬得合适,非有极其丰富的经验不可。
    史书记载,蒲元对此就非常讲究,他认为“蜀江爽烈”,适宜于淬刀,而“汉水钝弱”,不能用来淬力,涪水也不可用。他在斜谷口为诸葛亮造刀,专门派士兵到成都去取江水。由于山路崎岖,坎坷难行,所取的江水打翻了一大半,士兵们就掺入了一些活水。
    水运到以后,当即就被蒲元识破了,“于是咸其惊服,称为神妙。”在1700年前,蒲元就发现了水质的优劣会影响淬火的效果,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而在欧洲,到近代才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要遭神刀就必须找到会运用先进的炒钢冶炼技术,以及有丰富的淬火经验的工匠。蒲元啊蒲元你在哪里,刘琮第一次感觉到蒲元甚至比诸葛亮还重要!更要命的是这个时代的人都读书人,儒士十分推崇,所以诸葛亮名气很大,和刘琮又是亲戚,根本不用四处打探下落。
    可像蒲元这种人在这个时代是不受重视的,华夏文明数千年,历史可以考证的人物大多是政治家、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