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成都作为益州的治所,是达官贵人、豪商大贾聚集之地,董和作为成都的长官,有意在当地推行俭朴风气,亲自带头节俭,穿粗衣、吃蔬食,生活上不逾矩犯上,从而令当地风气有所改善,百姓都十分敬畏他。
后来成都县中豪强都不满董和执法严厉,纷纷说服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当董和要走时,下属官吏、黎民百姓甚至老弱妇孺等数千人都相携而出,乞求留下董和。刘璋便准董和再留任两年。两年后,董和升迁为固陵郡太守。这是益州与荆州的交界的边郡,也是刘璋与张鲁势力的分界点。
董和仍然清廉简约,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相处时,都能以真诚之心对待,所以郡中人都爱戴、信任他。这样一个人才刘琮当然不希望错过,不过更重要的是董和是董允的父亲。
董允出生在枝江,从小就跟随父亲避乱蜀中,历史上的董允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蜀中四英,将来治理益州少不了董和父子。
当然眼下刘琮能做的只是结交和拉拢,如果明目张胆的的前去辟用,必定会引起董和的反感,也可能招致刘璋的猜忌,这样很不划算,所以就需要锦衣卫和谍报司出面。
至于费祎目前尚未出仕,但因其与刘璋的特殊关系,刘琮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