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明的毛病一直到后来都有,而那个时间线里,崔浩庞大的门客队伍越来越多,其中各种势力错综复杂,那时候崔浩负责修“魏史”,已经修了十几年,负责帮助修纂国史的两个门客受人指使,劝说崔浩将快要修好的国史立成碑林,以供国人观看,得到了崔浩的同意。
这原本是向拓跋焘邀宠的行为,却成了他的催眠符。鲜卑人早期那些共妻、屠城等种种落后的举动被张扬天下,成为诸国的笑柄。鲜卑人群起发难,拓跋焘苦于汉人势力过大已经动摇了国本,在两厢权衡之后选择了牺牲崔浩,打击汉人的势力。
崔浩虽死,但拓跋晃因为和崔浩之前的斗争引起拓跋焘的忌惮,认为太子有意“逼宫”,加之鲜卑贵族的挑拨,父子渐渐离心。这个事实让拓跋晃又悲又恨,一杯毒酒了解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以死证明自己不是觊觎那个皇位,徒让仇者快,生者痛。
拓跋晃死后,拓跋焘悲愤欲绝,在彻查真相的时候发现了其中有崔浩的推波助澜。
内官的宦官们有干涉内政的嫌疑,结果还没有查个清楚,拓跋焘就被宗爱在食物里下了毒,糊里糊涂死于了非命。
世间再无拓跋焘。
之后魏国混乱,宗爱杀了无数皇子,赫连皇后被宗爱胁迫立了拓跋焘的幼子拓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