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会留下来辅助监国。
照理说,出征这种事应该是崔浩随军,古弼辅国,但现在秋收的事情已经结束,崔浩留下来为太子立威才是迫在眉睫,毕竟太子年幼,负责辅助的大臣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
古弼能力是有,但性格固执,手段不如崔浩圆滑,并不是最好的人选。
拓跋焘也是这么靠了了一番,才做出自己的选择。
“大军出征后,令太常崔浩、尚书令刘洁、宜都王穆寿辅佐太子,窦太后掌管二十四军殿虎符,守卫京城。文武百官需各司其职,由太子主持朝政,裁决日常事务。”
百官:(内流满面)可是他才不到五岁啊陛下!
众将领:(头痛)怎么又是窦太后掌虎符啊!天天向老太太回报军事郁闷坏了有木有啊!
拓跋焘御驾亲征之意已决,剩下来的时间就在讨论随军的人选、后勤的安排、大军北上沿路的补给、抽调的民夫等等。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立刻有不少官员知道这两天他们吃住大概都要在宫里了,还有些将领盘算着家中还有多少私兵可以一起随军前往,家里那些子侄可以去混个军功云云。
这场朝会一直进行到中午,所有人饿的头晕眼花之际,拓跋焘终于下令在宫中摆饭,留下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