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信于人,也免得因太过庸碌而被书院其他山长看不起。
但他本身诗赋也是平平,因此只能请代笔,只是真正有才之人哪里甘心为人做代笔,因此他只能寻那出身贫寒的学子,或者屡试不第的潦倒秀才。即便如此,好诗文依旧难寻,为了维持文名,只要听说谁擅长诗文又境遇不佳,崔实便暗中打探一番,如对方有意便买下对方出色的诗文。这样与他做过交易的人,只李恒泰找出的,便有四人之多。而这四人中,更有一人当时多了个心眼,逼得崔实签了个代笔的文书,上面清清楚楚地有着崔实的亲笔落款。
如此一来,崔实剽窃抄袭之事便是铁板钉钉地了。
连远远不如《忘斋笔记》的诗文都要代笔的人,又怎么可能写得出《忘斋笔记》?
之前因《忘斋笔记》而对崔实有多么推崇的人,如今便有多么厌恶憎恨他。
很快,几乎整个大周的读书人都知道了崔实的丑事,一时之间,口诛笔伐,路遇唾面,崔实变地人人喊打。
连皇帝都在听说这件事之后怒斥崔实为天下读书人之耻,着令夺去崔实功名,其子孙后代十代之内不准科举,并以盗窃罪将崔实下狱,其家产被抄查,尽数送予宋天章的子孙作为补偿。
圣上御笔亲口定夺,崔实剽窃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