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只是冷笑,“多等一天,余阳百姓便要在水深火热中多待一天。多等十天,还不知要再枉死多少无辜百姓。余阳生灵涂炭,林典史所上奏疏却石沉大海。他连日奔忙,可却无一位被拦轿的高官肯发一言。此事分明就是朝廷之过。林典史不惜一死,以救苍生,连今上都表彰他,为何先生定要言他有过?”
廖先生一直以为杨鸿是个又乖又听话的学生,不料此番被他连番顶撞,心中颇为恼怒,便说他“无知孩童,也敢妄议朝政。”并以此罚他将《论语·八佾篇》抄写十遍。
杨鸿便不吭声了,乖乖抄书去了。他白天将八佾篇抄写完了,晚上跟父母打了一声招呼,第二天就跟在杨崎身后来向廖先生辞学,连弟弟也一起辞学了。
杨崎和闵氏能答应得这么痛快,主要还是因为杨鸿早已不满廖先生的才学不足以再教他,已跟父母说过好几次想另寻老师。
且林胜卿一死,杨鸿颇为灰心,连平日里十分爱护的书籍都烧了。两口子生怕儿子就此中断学业,不再考科举,闻听他又起了继续读书之意,不过只是要暂时自学而已,自然满口答应。
杨鸿此举惹得学堂里的诸学子议论纷纷。这分明就是跟先生顶牛,才选了这么个时机辞学。廖先生威严扫地,颜面尽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