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去了头发,我本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何身披袈裟,腰系黄绦?”
“削发为尼实可怜,残灯一盏照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
听到此句,李大牛猛地坐起,死死盯着戏台上的伶人,随即又失望的靠回椅背:不是她。
女人平日没事的时候,喜欢哼上几句昆曲,李大牛觉得很好听,就问唱的是什么,女人说这是昆曲折子戏《思凡》,说小尼姑色空从小出家,二八年华(十六岁)时思凡了,逃下山去,希望能得有情人结为夫妻,在河边,遇到个同样思凡逃下山的和尚本无,本无背着色空过河,两人一见倾心的故事。
“那后来呢?”李大牛问。
“后来,我也不知道呢,戏本上没写后来怎么样啊,只是说色空和本无都逃出去了。”女人幽幽叹道:
“不过,民间里有俗语说‘男有心来女有心,哪怕山高水又深。尼姑和尚成双对,有情人对有情人。’”
自那以后,女人闷闷不乐沉默了好几天,所以李大牛对这出戏印象很深,这次重听《思凡》,不由得又想起女人的音容笑颜,他从包袱里掏出一枚手心大小的翡翠玉佩,磨蹭着玉佩上的花纹刻字,中间是一个“镜”字,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