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气。”
林景兰将老师一系列变化的表情与反应都看在眼里,自然明白老师心中想了些什么,她心中涌起一阵酸涩,郑重地点头,“我会的。”
老师的心思其实林景兰都懂,他压抑着激动不表现出来,是为了表示,“难道清华的学生还进不去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可他那么激动,其实就表明了,到目前为止,清华的学生还真的进不去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
大家心中都清楚,清华还有很远的路需要走。尽管人人都都已经走得很努力。
林景兰是一个意外,是一个奇迹。虽然她成为了第一个敲开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的清华人,但显然,会有很长的时间,或许是几年,或许是十几年,才能出现第二个能追随上林景兰脚步的清华学子。
.
所有的老师都记挂着林景兰的事情,每门考试结束后当天就给出了成绩。等到所有的考试都结束后,林景兰第二天就被学校通知,成绩单已经开好了,让她去取走,寄到德国去。
林景兰申请的方式也算是别具一格,因为她的大学课程压缩在两年时间内修完,因此每个学期的课程都有很多,尤其是这最后一个学期的。林景兰寄出申请的时候,还有很多课程没有修完,因此就没有寄出成绩单,寄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