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办得更盛大一些,充分体现天子与民同乐的主旨。
布置场地,筹备酒席什么的,就交给礼部去办了。
这几日我在宫中憋闷不已,也是时候要出去放放风了。奏折都交给中书舍人萧传玉打理,他满腹怨言我只作不闻,待他批好了再送给我看,一般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出宫赴宴那日,是暮春初夏的光景,大清早便君臣同行出皇城,规模浩大。逶迤行了一个时辰,才抵达镜春苑。步撵直接抬入苑内,我扒开帘子看景致。树木葱郁,花草茂盛,荼蘼遍地开,山石翠竹,绿波溪流,长廊角亭,飞檐琉璃瓦,鸟雀奋飞不时还有野兔踪迹。古朴淡雅的野趣与辉煌皇家御苑的匠工痕迹同存共生,百步之外,景致变幻,什么风格都可寻到。如同一座大型万花筒,看得我目不暇接。
而百官也极少有人涉足过此地,也都为景致吸引,指点议论。新科进士们更是对此叹为观止,有些诗兴大发,向随行宫女侍从索要笔墨,当即作画的,当即吟诗的,当即作赋的,文人风气不一而足。
下步撵后,我在礼部官员引领下,到了主座,接着是文武百官落座,最后是新科进士席位,最外沿的寻常京官与家眷则另有安排,均不在内席。
各自落座后,我悄悄掏了袖口里萧传玉给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