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着四方砚台。是清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的作品。
秦暮是北京人,自然熟悉东西:“我在首都博物馆看过胡开文的圆明园景御制墨。他用易水法制墨,把圆明园四十景雕刻上去。那雕刻的工艺,不仅传承了徽墨的精细,而且有扬州工的细致入微。可惜,现在失传了不少……”
“胡开文的徽墨固然金贵,但我看曹素功的歙墨也不错。乾隆年间,就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说法了……”
他们聊了起来。秦暮是大城市出来的,果然见识很多。但白汐也当仁不让。对于古董烂熟于胸。尤其是当聊到一件战国的虎符时,隔着玻璃柜。她直接把上面的错银铭文给读了出来:“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秦暮目瞪口呆!因为她读的不是现代的简字体,而是六国文字!
“六国文字”指的是韩、赵、魏、齐、楚、燕六国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国的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但和一般所说的“大篆”还有相当的区别。和现代简体字更是一点都不相似!
直到中国近代,金文学兴起,才陆陆续续有郭沫若等专家,开始关注起破解六国文字。但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