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当中,建功立业。如此,才能让家族有重新崛起之机,慢慢地再重现往昔之辉煌。
如此脱欢帖木儿父子相残,发生的正是时候。如果再早一些,淮安军羽翼未丰,即便想北伐也有心无力。再晚一些,大总管府下面的府学大学会培养出大量的“自己人”,北伐时有足够的文职官员可用,也无需不拘一格地招揽英才,以填补新收复之地官场中可能出现的空缺。像现在这般不早不晚,则恰到好处。淮安军有足够的实力北伐,大总管府的文官数量增加却跟不上军队的脚步,必须降低条件,广招五湖四海的英杰才俊
不得不说,“‘肉’食者”通常都比“食菜者”反应更迅捷,更懂得把握机会。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有一定的家世和背景,往往就意味着更充足的食物,更良好的教育,更多社会‘交’往活动和更广阔的视野。而后面四项加在一起,往往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综合竞争力。
所以,当淮扬各地的“聪明人”们带领各自的家族断然转身之后,大总管府分设在各地的文职幕僚报名处前,立刻就变得‘门’庭若市。原本预计要半个月才能招足的名额,三天不到就人满为患。原本故意降低的审核标准,也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提高。
非但如此,受地方士绅和落魄读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