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年间,有个名叫李彦升的人在长安参加考试进士及第 。这时,距离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已经将近两个半世纪,照理说实在要算稀松平常。之所以至今仍被提及,只因为这位李彦升进士其实是阿拉伯(大食)人。
这并不奇怪。
事实上,隋和唐都是世界帝国、混血王朝,长安城里正可谓满街都是胡人。比如在玄武门之变中力挺李世民的尉迟敬德,就是于阗国的王族之后。于阗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市,尉迟家族应当是早已汉化的胡人。
把大唐王朝闹得天翻地覆的安禄山也是。据说,此人可能有中亚伊斯兰民族的血统,是康国人,本姓康。姓安,是因为从了养父安波偃。这样算,他又是安国人。[1]
安国在哪里呢?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康国又在哪里呢?也在乌兹别克斯坦,国都在今撒马尔罕。据说两国的国王本是同族,都是粟特人(sugda)。但到安禄山这一代,恐怕早就不是什么纯种,何况他的母亲还是突厥,因此《旧唐书》干脆称他为“杂种胡人”。[2]
其实这样的种族偏见毫无意义。因为杨隋和李唐,连同隋之前的北周也是混血,宇文周、杨隋和李唐王朝的三个皇族也都有血缘关系,而且都与一个胡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