熥是常遇春的外孙,与蓝玉也是近亲,一来明太祖会因此而有考量,再则齐泰一班文人哪能眼瞅着自己在朝中没有立足之地?”书雪笑道,“书读两面,记住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是是非非不可轻下断言。”
本为教子的一番话传到王鸿绪耳中后,明史稿中的建文帝字样全部更为朱允炆,这是书雪不曾预料到的。
“联俄灭准”的方略无疑是容易得到朝野共识的,在康熙出巡的前提下书雪能够独断乾纲,圣驾回京后明显是另一番形势。
以前是用“左手批”决策,反对书雪等同于反对皇帝,下面是甚少有异议的,如今二者独立,矛盾随之而来。
弹劾不至于,殿阁大臣多数认同“远交近攻”,理由像胤祉说的,准部对大清的威胁明显大于老毛子。
自己的主张被视为“妇人之见”,书雪浑不在意,康熙嘴上不说,心里是不站在她这边的,如果说拒绝拉藏汗是瞧不上他的实力,沙俄可是值得结交的盟友。偏被书雪揭下遮羞布“堂堂大清朝连区区准部都不能抚定,何以信天下?何以服番邦?”君臣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虽说消弭了准部的后顾之忧,书雪心里跟明镜似的,秘敕漠北诸部、陕甘、四川诸省严防准部东进南侵,策妄使臣进京谢恩时觉察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