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慕名“火炉饼”已久,便找了来。许是太子平日里食惯了山珍海味,用过“火炉饼”之后,竟然十分满意。难得兴起,便随口诌了首小诗,“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
太子洛鹤向来重武轻文,这次第,随口诌的小诗虽不怎么工整文雅,但贵就贵在有趣,又溢满了乡土气息、生活情趣,倒是十分体下的。如此,下头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讨好太子的机会。一夜之间,“火炉饼”便改头换面成了“蟹壳黄”。
“蟹壳黄”“蟹壳黄”,如今斯人已去,“蟹壳黄”这名字却是一唤再唤,一直沿用至今了。
道是好奇也罢,道是瞻仰故兄也可,周如水在文山村问过几家店铺的盐价后,便领着夙英寻起了“蟹壳黄”。
“蟹壳黄”说着玄乎,其实就是选用梅干菜和猪肉丁作馅的小烧饼。但因其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制作工艺又需经十几道工序,十分考究,,所以,在文山村做蟹壳黄买卖的店铺并不太多。
终于在街尾找着了家卖蟹壳黄的食铺,主仆二人都是松了一口气。但见那蟹壳黄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周如水不禁一笑,直觉着大兄那诗俗是俗了些,却是十分的妥帖。
食过之后,也是意犹未尽,周如水本还想着再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