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掸了掸烟灰说急什么,问我要从哪里开始讲。我想了想:“从小开始!”登康问是从他出生开始讲?我点了点头,登康似乎不太情愿。我说那就从你怎么走上修法这条路说起,这总行吧。
    “我不是山打港的人。”登康说。我嘴里嚼着红毛丹,静静地听他讲自己的往事。
    登康父亲是华人,早年间从海南跑到马来西亚从事木材生意。因投资失败,又辗转到沙捞越的城市泗务。在这里呆了几年,靠开橡胶园为生,后来又认识登康的母亲,一个马来西亚女人,就结了婚。
    马来西亚无论从经济还是各方面都比泰国要差些,虽然旅游业和很多产业也很发达,但整体不行,贫富差距很大,富裕的都集中在那些较大城市,其他地区都比较穷,登康父亲定居的这个城市泗务还算好的。虽然他在当地有橡胶园。收入也不错,但仍然没法与国内相比。只因为登康的母亲不愿去中国,所以他父亲只好定居在这里。
    登康的父亲很想念中国,马来西亚有三成的华人。所以登康从小就会中文,还学了很多中国的历史。在他二十四岁时,娶了邻镇的一名华人女子为妻,四个人共同打理橡胶园的生意,每天在园子里忙碌,日子过得还算充实。
    他父亲性格比较温和,与世无争,和母亲感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