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的差距,许多材质不好,不够均匀的炮管,就会在冷却时因为热胀冷缩而在火炮身管产生裂痕。而身管出现裂痕的炮管,自然就是废品了。
情况还不只如此,有些裂痕外表上是看不见的,而是在管壁金属内部。所以当时造好的火炮,均需作第一次试放。就是在炮管内填满火药但不装炮弹,释放一次,以管壁无裂痕者为合格。
如果管壁有内伤,这一放就会裂开来,可以立刻淘汰了。
当然,古人们没有超声波探伤仪,无法事先测试。
可也正因为有了这个玩意儿,穿越者们胆子变小了,测过管壁后,连尝试放炮的意愿都没有了。一点点也没有勇敢的冒险精神……
此外,在铸造超大口径炮尤其是数吨的要塞重炮时,由于口径越大,则内外冷却速度差距就越大。因此在自然冷却的时代,口径越大的炮铸造时的废品率也就越高,重量与价格因此急剧飙升——不成正比,几乎是指数性上升。
到了一定程度以上,就是几乎百分之百的失败率了。因此当时很少能够见到铁质的超大口径火炮,最大的也不过8英寸,也就是四十五磅左右,再大的火炮很难制造成功。
铸造一百门大口径炮如果只有一门能用,并不是说花费只是成功的单单这一门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