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太多东西。是啊,不能再死人了……”
那时,台湾北部地区二三月份特有的绵绵阴雨,像是上帝为荷兰人落下的同情之泪。它让一切都阴冷、潮湿,虽然这里才多了几百人,但这个小小基隆城的必需品根本不够用了。
这一切叫荷兰人怎么办?只能谈判。
打不过,可以要个体面的投降,如果不能体面的投降,那么一定要保住性命。
就这样,基隆城的荷兰人全都投降了。
当然,这时所说的荷兰人只是一个没有办法的统称,总不能一一点明这帮子东印度公司人众多的国籍和民族吧?
这时的欧洲,不仅是思想与科技新兴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大规模实行雇佣制的时代,那时的欧洲地区,人们的国家和民族的观念还不是那么强烈。
英国人可以雇佣法国海盗打法国,法国人也可以向荷兰商人贷款用来与荷兰人做战。
这不是他们人种的无耻和商人的自私,别盲目上升到那样高的高度,这个时期,地球上的所有人的民族和国家观念都不强烈,咱大哥别笑话二哥。
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这得等一个国家和民族实力强大以后才行。教育,是作用不大的。所以,此时孔子的“狄夷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狄夷则狄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