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都已经够用了……在一个没有自行车的时代,你要什么摩托车?!
李子强当时看到计谋没有奏效,又和徐志明技术员嘀咕半天,决定还是向小高炉要效益吧。
他们制订了相当规范的条例,从这个小高炉全部使用汉唐集团的技术员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有多重视它的生产了。
徐志明技术员只好从原料管理、炉前操作、设备维修三个方面猛下功夫,着重点放到了原料管理上。
他当时奋笔疾书,写下了基本要求:
所谓提高生铁质量的中心要求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生铁中的含硫量。
硫,来自焦炭,来自矿石,要消除它,首先应当把住原料关,限制它入炉。这同卫生工作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样,防的工作做好了,治疗的任务就大大减少了;从原料上把硫消除到最低限度,冶炼中的脱硫就比较好办了。
在冶炼前脱硫,矛盾是单一的,操作简单,事半功倍;把大量硫分带到炉内去处理,就要引起炉内造渣配料上一系列的变化,就比冶炼前脱硫复杂得多。许多地方小高炉的成功经验表明:原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粗粮细作”,“细粮精作”,让高炉吃细粮、吃熟料。
做到了这一些,生铁质量的提高就有了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