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精品数量会骤减。”
“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是在七年之后?总裁有些疑惑。
黄露明没有直接回答,她看了看总裁挂在后面墙上的那幅画,是《梅杜莎之筏》。
“其实我不是很了解西方油画,但是作画的道理一定是相通的。当年齐白石从湖南到北平,一张画都卖不出去。富贵花牡丹都被他画得细长萧索,后来转变风格,大红大紫,一路畅销。”
总裁被她突然转移到画作的跳跃思维弄得有点愣怔。
“文学这种东西,不能太雅,也不能太俗,只有正好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那个临界点才有可能爆发出真正的好作品。”黄露明却飞快地扯了回来。
“现在这个阶段,可能他们还是,太小资太文艺,太不接地气,但是没有关系,我们看重的是未来的发展潜力。3到5年之内一定可以达到繁盛阶段。”
“但是再过七八年,就会过于商业化,丧失了文学性,太俗,自然就会缺少精品。”
黄露明打了个比方,“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这样一批写手,教授写给大学生看,大学生写给中学生看,中学生写给小学生看,但是等到有一天,把整个状态颠倒过来,变成了小学生写给大学生看,那么这个市场就离熄火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