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句话都不曾插嘴的。由此可见,这件事全按皇帝的想法办了。
卫子楠颇觉好笑,程氏在她眼中越来越像只秋后的蚂蚱,毫无威胁,若非还有太子横在前头,她便是立刻报了母仇也未尝不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程氏养尊处优竟越活越回去,眼界窄得令人咋舌,哪里摸得清皇帝究竟是如何掂量的。
说起来,她和程氏关系不好皇帝岂能不晓得,卫祯被弄进镇国公府的事皇帝当然也知道,若皇帝在明知这些的情况下,允了程氏,那皇帝岂不是昏了头。
程氏毕竟只是个外命妇,她卫子楠却是朝廷功臣,一个后宅妇人重要还是朝臣重要,三岁小儿都知道,试问皇帝怎会抡起膀子打她卫子楠的脸。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后宅这些龃龉,就是皇帝都不好插手。
当然,皇帝不插手的原因,还有另一个。
大昭连年征战,目下虽除了大敌高北,可蛮族小国林立,然国中将才却缺之又缺,死伤无数。但凡皇帝能将眼光放远一点,就会看清形势,势必让卫家儿郎继续扛起刀枪,骑上战马,竖起“武”的招牌。
卫祯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活例子,皇帝要全天下的人都看到,当居安思危,重振大军,切勿死于安乐之中。
所以,当程氏满世界求人的时候,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