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求王英鸾能留下来,她首肯了。这一次,有了王英鸾帮助,重新编写课本的计划正式提上了日程。
十三从后世的拼音中找到了灵感,将这个注音体系描述给王英鸾听,王英鸾对此大为赞同,当然用的不是罗马字母,而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根据大盛朝官话的发音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注音规则,标在每个字后面。
王英鸾学识渊博,她一边翻书一边删删补补挑出九百多个最重要的字,将这些字串成朗朗上口的童谣,而且还能从中学到一些最基本的历法、礼仪、官制等方面的知识。这项工程看起来简单,实则繁复浩大,因为不仅要言之有物好记易背,还要找到一个最合宜的顺序,考虑到前后的连贯,以免在没有老师教导的情况下难度过大。
另外,她还要给每个字解释意思。王英鸾摒弃了从前训诂之书中佶屈聱牙的说法,换为更加通俗更加平实的说法,并在每个字后面附上了简单的词句以便理解。
这本书从初稿到最终编成,花了五年时间,却在后世广为流传超过五百年的时间,人们或许不清楚王英鸾年轻时候的风姿,但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子都是读着她的书开蒙,王英鸾这个名字以一种她未曾想过的方式流芳百世,但此时的她自然无法知晓,她仅是想趁着自己还提得动笔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