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出二大爷所料,要建公社了。
这个时候国家的号召力强的惊人,在现代看来不可能的事情,这个时候只需要几句话就没人反对了。
各家各户粮食集中到公社仓库,大家都被编进了生产队,干活算工分,吃饭在一起。然后就是一些人员安排,别的都好定,只有记账员没人当。最后村长站出来推荐了二大爷,村民们也都念着二大爷做的那些好事,而且确实也只有他一个人能识字记账,最后都同意了。
经过三天的忙碌,二大爷利用职位之便,切实的掌握了全村存粮的真实数据。在他看来,随着后面旱情越来越严重,这些粮食是绝对支撑不了一年的,不过好在,他早有准备。
二大爷在统计存粮的时候就夹带着把自己存的粮食添了一部分进去,也没敢加太多,翻了一番而已。然后把自己“修正”后的数据报告了下村长,再计算出了村民们每日的口粮。
因为不打算把村民养出白吃饭少干活的习惯,所以二大爷订的每日口粮也只是正常的量而已,让村民们不会饿着,但也不到吃撑的地步。
脑子没有太多弯弯绕的村民们只要吃饱了,自然不会对二大爷有什么意见,毕竟以前过日子也就那水平,有的人家还经常饿几顿呢。
这一日,村里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