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又苦于手头没钱,听说不用置办笔墨纸砚,赶紧将孩子送了过来。
别说百年,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好事啊!
好在草庐盖得相当大,孩子们稍拥挤些的坐着,倒也能堪堪坐下。陈子善并不拘着,想来你就来,不想来你可以不来,他不勉强。左右他是教着,不会特意为着谁又把教过的重新教。
他教得慢,笔墨纸砚书本等物品,只能在草庐里用,不能带回家。遇着不懂的,学生问他,他也会耐心细致的教着。到了时辰,出了草庐,就一概不理,自往茅屋家去。学九天休息一日。
他的茅屋他的草庐,都在山脚下,抬眼望去,就能看到阮如秀的屋子。
进了九月,草庐里的学生走了三分之一,觉得陈子善教是太慢,又杂,完全不像是当夫子,太过随性,跟着他学不到知识。剩下的三分之二,在冬天来临后,又走了小半,草庐盖得再好,也冷,只放三个炭盆,根本没法取暖。
剩下近二十个学生,一直跟着陈子善,直到得到他的点头,可以走出草庐。他们才离开,这近二十个学生,多年后,都成了响当当的人物。或经商或当官或在边关战场或江湖中,像是一张网,遍布整个大江南北,为曲阮常三家的崛起出力不少。
常榕在离开源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