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看着一篮子,洗洗下了锅,端上桌也就一盘子。这一片田埂上的荠菜不少,就连田里都有。
陈曦看着有些好奇,问许多:“这边是种什么的啊,我看没有稻草茬子。”
许多无奈地摇摇头:“不清楚,可能是不种地了吧。现在种田成本高,收益小,很多地都已经抛荒了。”
前两天王婶上他们家闲坐时,还说了村里有人的天包给了菜农。菜农在上面种了莴笋,今年大丰收。但是菜贩子过来拖货,一车莴笋才三十块。划下来,一亩田连一千块的毛利润都没有。刨去种苗灭虫药化肥等等的开销还有请人种菜的人工费,别说挣钱了,还得倒贴。
除了这一家外,其他包田种大白菜种韭菜的,同样是血本无归。为啥不自己拖到市场去卖?交通费比卖出去的菜还贵。
许多不胜唏嘘。这种情况,在后面十几年里依然存在。她记得自己重生前一年回家,还曾跟着她妈去人家田里砍包菜。菜农嫌弃菜卖出去也是亏本,看着烂在地里面又招蚊虫,还一股臭味;干脆放话让村民们自己愿意拿走就自己来收包菜。许妈还感慨包菜也不禁放,而且不好晒干了吃。家里吃饭的人少,白浪费了。
也许以后,会走集体农庄的道路吧。这样,起码可以解决农田抛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