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对高大姐这么和气。
可举人也是有分别的。
孟举人是泥腿子出身,性子刚直,才学有限。当年侥幸考中举人,没钱接着赴京考试,又口无遮拦得罪了潭州府的学政,差点连功名都革去了,无奈只能返回县城,在葫芦巷赁了所宅院,开馆授徒,赚些花用糊口。
同窗劝孟举人放下架子,去南面长沙府的藩王府谋个闲差,或是去北边武昌府的大户人家坐馆。
孟举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把同窗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同窗一气之下和孟举人割袍断义,此后再没人自讨没趣帮孟举人介绍差事。
孟举人左性起来,六亲不认。而杨举人长袖善舞,四处结交达官贵人,前途无限,官运亨通,远非孟举人能比。
两厢一比较,平时总拿下巴对着人的孟娘子见了高大姐,也得放下身段,殷勤讨好。
高大姐和孟娘子应酬了几句,吃过鸡蛋茶,孟娘子才回自家院子去。
等孟娘子一走,高大姐立即变了脸色,从袖中掏出一对鞋样子,往四方桌上一拍:“瞧瞧,闺女的鞋样子,怎么好随随便便给别人看见?又不是乡下蛮丫头!”
鞋样子用米汤上过浆,硬邦邦的,摔在桌上,发出一声巨响。
正是孟家五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