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让他带几担柴米回城,县里物价高,一担干柴卖六文钱,在乡下只要三文钱就能买一大捆。
老宅的房屋常常打扫,铺盖枕具,锅碗盘碟,样样家伙事儿都齐备。李绮节和宝珠在老宅住下,每天和大婶周氏母女几个一块儿吃饭,闲时就去乡里或是镇上转转,转眼便过了三五日。
眼看中秋快到了,回村探亲的人越来越多,李家村愈发热闹起来。
这日傍晚,青瓦白墙外,一阵清脆铃音由远及近。
李大伯撩开袍子一角,跳下牛车,招呼几个仆从,将从各个村里新收来的当季桂花抬进院子里去。
迎面却见窄巷那头一个少年郎君手执一把折扇,身后缀着一个梳辫子的小厮,一主一仆闲庭阔步,遥遥走来。
李大伯膝下没有儿子,可这小郎君分明是冲李家而来,不晓得是不是哪家亲戚来串门。
待走得近了,只见那小郎君头戴一顶雪青逍遥巾,身着一袭墨绿圆领对襟窄袖长衫,底下着松花长裤,腰束革带,脚蹬罗皮靴,一副时下最风流俊俏的男儿打扮。
然而他面色白皙,眼若秋水,杏面桃腮,宛如珠玉,身量也细削窈窕,细看两眼便知,这哪里是什么俊俏小郎君,分明是个十一二岁的清秀小娘子。
李绮节在老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