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公制礼作乐, 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 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渊薮,《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 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
同学们想必对这些基本学识已经了熟于心,夫子也就不多过赘述。这节课夫子主要给大家讲解礼仪的形为举止: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通俗语。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要注意的是一般但凡抱拳行礼,一定是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手外,且不分男女。跪拜叩头之礼分为九拜,稽首最重,顿首次之。所谓大礼,不过跪拜九次,不复再多。
陈墨语,你上来为大家示范一下。”
陈墨语站起一揖,“是的夫子。”随即走到最前面转向同学。
田夫子:“拱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