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都炸开了锅了。
    信的,不信的,说邓家穷折腾的,观望看热闹的,大赞邓喜忠的各种都有。
    不管怎么样。柿子的来源问题是不用愁了,家家户户都剩下一些,不多,凑起来也不少了。
    张氏是个厉害的。而且不管林二春能不能酿出酒来,自家白得个名声,她没什么不愿意的。
    一张嘴说得让人听了心里舒服,最终谈定的价格比想象中的还便宜。卖给张老板是一文钱一斤。卖给邓家算两文钱三斤。
    热热闹闹进了城,大家就分头行动了,邓家人约好了,一会男人们卖完了柿子就过来寻,再一起去挑缸子。
    张氏带着三女先去常去的绣坊,卖这段时间绣的帕子,顺便也看看别人的花样,买些绣线继续绣花补贴家用。
    这还惹得众妇人一阵羡慕。
    历朝历代江南都是繁华之地。尤其苏绣一绝,绣娘也不少,不过这种手艺都是师带徒,师傅少,徒弟也不多,口口相传。
    农家妇人也就是会缝缝补补,会绣花也是了不得的。
    张氏的爹是前朝的一个老童生,前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类似于林二春知道的元朝,国号也是“元”,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元”林二春就不知道了,她对历史不通。一心沉迷酿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